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B.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
C.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 |
D.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 |
“我的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传唱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歌曲
A.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
B.抒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
C.讴歌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 |
D.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风貌 |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
D.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
2012年中国·秦淮国际灯会点灯仪式分为三个篇章,以传统儒学文化精粹的“礼”贯穿始终,用现代科技和歌舞演绎“天下文枢,智慧之光”的主题,展现南京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总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家庭,都有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B.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
C.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
D.传统习俗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