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路线选线: ( )
A.不考虑地形,地质因素的影响 | B.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 |
C.尽量多地通过当地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 | D.不考虑沿线经济发展水平 |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 B.大理岩和砂岩 |
C.石灰岩和玄武岩 | D.砂岩和片麻岩 |
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其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 B.40°E | C.160°W | D.80°W |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 B.东三区 | C.西十一区 | D.西五区 |
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关于三地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 B.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
C.乙地位于南温带 | D.丙地位于北温带 |
下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探月卫星“嫦娥2号”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10月9日上午11时33分,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实现了在距月球100公里的轨道进行绕月飞行。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探月卫星“嫦娥2号”发射成功3秒钟后,国际标准时是
A.10月1日11时 | B.10月1日19时 |
C.10月2日23时 | D.10月2日11时 |
下列关于探月卫星“嫦娥2号”成功靠近月球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
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 D.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