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等经济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②存在着继承关系
③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④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农轻商 |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指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④国民政府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
|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
|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