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价值观有何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作用。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              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             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请联系材料阐明上述观点。

材料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材料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这些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群众路线。
材料二: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考察、技术咨询、智力扶贫、挂职锻炼、志愿者等活动如火如荼,教学活动中的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践、军事训练、操作实验等形式多样,这些活动都为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每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生都应该自觉参加。
据此完成15~17题。
15.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共同的哲学依据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实践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唯一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含意是(  )
①在认识论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②反映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③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首要观点 ⑤反映了认识的根本目的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7.对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将来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
D.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

材料:在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中,某地在借鉴日、韩及国内优秀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以及核心优势,采取了务实创新的策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该地区形成新优势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2008年下半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多国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巩固本国金融体系,并积极寻求合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依据。
  情境二: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可能为中国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中央经济会议决定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