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1—2题。
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
|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
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 | B.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
| C.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不断降低 | D.乡村人口比重上升 |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入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年龄 | B.婚姻家庭 | C.政治因素 | D.经济因素 |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关性最大的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人口迁移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促进该地区的产业升级 | B.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
| C.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状况 | D.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 |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甲、乙为同一地区的两种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将甲、乙两要素分布图按“分层”技术重叠后的主题地图是()

研究上述叠层主题地图可以进行()
| A.耕地分布和评价 | B.学校布局和规划 |
| C.商业分布和规划 | D.植被分类和评价 |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最需要研究的叠加图层包括()
|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甲、丙 |
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 B.GPS | C.VR | D.GIS |
①②两居民区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
| A.地势较平坦 | B.河流交汇处 |
| C.交通较便利 | D.人口较稠密 |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下图为山东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 A.15日10:00-12:00 | B.16日10:00-12:00 |
| C.15日16:00-18:00 | D.16日16:00-18:00 |
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国内到国外 | B.国外到国内 |
| C.城市到郊区 | D.农村到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