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8时,东航MU2075航班准时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沿一条全新航路前往台北桃园机场,从而拉开大陆前往台湾的“裁弯取直”常态包机的序幕。至此,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自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正式宣告来临。窄窄浅浅的海峡,不再是缠绕心头的乡愁,而成为血脉相通的纽带。据此完成42—44题。与海南岛相比,台湾岛森林植被类型更加丰富,其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台湾岛东部太阳辐射比西部弱,主要是由于
| A.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差 |
| B.西部受寒流影响,降水少,天气晴朗,削弱作用差 |
| C.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天气晴朗,削弱作用差 |
| D.西部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受地震、火山影响,太阳辐射强 |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台北冬季多雨景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 B.受寒流影响 |
| C.受东南风影响 | D.受西北季风影响 |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 A.气温:高—低—高 |
| B.风向: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
| C.气压:高—低—高 |
| D.降水:晴—雨—晴 |
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风速大于乙地 |
| B.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
| C.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 |
| D.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却集中在夏季。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纬度 ④洋流
| A.①③ | B.②④ |
| C.①② | D.③④ |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 B.连绵阴雨天气 |
| C.强对流降雨天气 | D.沙尘暴天气 |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读下图回答1—3。
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
| A.2月 11 ℃ | B.3月 9 ℃ |
| C.4月 6 ℃ | D.12月 5 ℃ |
有关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
|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
|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 |
|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
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
| A.1月 0—6时 | B.3月 7—12时 |
| C.7月 9—15时 | D.10月 12—18时 |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圆满落月,其后,玉兔号月球车顺利踏上月球表面,开展预定的一系列科学探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存在众多巨大的陨石坑是由于表面没有水体覆盖 |
| B.月球气温昼夜变化剧烈是由于距太阳较近,紫外线辐射强 |
| 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将南返 |
| D.此时悉尼正处在深夜,且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