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完成,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而重要的变化。从以衣食用为基础的消费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过渡,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过渡,从侧重数量型消费向侧重质量型消费过渡。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

A.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 D.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汉语盘点2008”年度关键词网络征集活动中,“和”字高票当选。这一年,国人共同经受了雪灾和地震的严峻考验,体现了‘人心和’;北京奥运,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齐声歌唱了一曲祥和的《我和你》,显示了‘宇内和’;金融海啸,我国政府斥巨资与欧美等国携手对抗这场危机,这是‘和’的最佳演绎。从哲学上说,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B.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对立统一原理 B.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C.辩证否定的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如此表述自己的执政感受。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