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西安旅游资源,当地政府特别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旅游业发展,对市内9家景区实行半价优惠并由市财政给予20%的补贴并加大对旅游基础建设中的财政支出。同时依法打击各种不规范的现象,加强旅游市场日常检查和单位业务年检,定期公布旅游接待企业“红黑榜”,对黑榜企业将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10分)
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9%,而发达国家则为70%以上。但目前消费市场低迷,而储蓄却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妨碍启动消费的因素有:对下岗的担忧,心中对医疗养老等存在后顾之忧,导致个人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从而选择了储蓄;我国现在虽然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属于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消费者反映,用不着的商品满街都是,要想买的商品不是买不到,就是买不起。
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0分)
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走出去”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截止2005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总数近81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68亿美元左右。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在对外开放中,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表一: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单位:元)
时间 |
城市 |
乡村 |
1979年 |
400 |
200 |
2008年 |
20000 |
8000 |
表二:某地居民消费结构(%)
时间 |
食品 |
衣着 |
教育 |
旅游 |
1979年 |
75 |
18 |
5 |
2 |
2008年 |
30 |
30 |
20 |
20 |
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材料一:2009年3月27日,“志愿世博文明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发布仪式在上海市五卅纪念广场隆重举行。
材料二: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尊崇社会伦理。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志在、愿在、我在”包含的人生价值观道理。
(2)请从哲学角度阐释材料二中三句警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