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烷烃名称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沸点(℃) |
-88.6 |
-42.1 |
-0.5 |
36.1 |
*燃烧热(kJ·mol-1) |
1560.7 |
2219.2 |
2877.6 |
3535.6 |
燃烧热: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
B.烷烃的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 |
C.随着烷烃中碳原子数增加,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 |
D.随着烷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烷烃的燃烧热逐渐增大 |
如图示的装置中,把X溶液逐滴滴下与Y物质反应,若X为浓硫酸,Y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常温下与水难反应的单质。Z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Z褪色。则Y为
A.Na | B.Mg | C.Al | D.Mg或Al |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少量过氧化钠投入AlCl3溶液 | 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CO2气体 |
C.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K+、Na+、CH3COO—、CO23— |
B.0.1 mol/L的NaNO3溶液:H+、Fe2+、Cl—、SO42— |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Mg2+、K+、HCO3—、NO3— |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的溶液:NH4+、Ca2+、SO32—、Cl— |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Cl— | B.Ca2+、K+、S2﹣、ClO— |
C.Fe2+、CO32—、Cl—、NO3— | D.HCO3—、Br—、OH—、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