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A(g)+nB(g) pC(g)。
(1)欲使A与B的转化率等于m:n ,则起始加入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充入一定量的A、B,若在不同条件下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1所示,则:
m+n p(填“>”、“<”或“=”),
T1 T2填(“>”、“<”或“=”),
该反应的△H 0(“>”、“<”或“=”)。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2所示。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的C,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1)溶解所需玻璃仪器是;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
(2)对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含有氯化钠
假设2:只含有
假设3: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酚酞试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4: |
|
步骤5: |
炼锌厂产生的工业废渣——锌渣(除了含Zn外,还含有Fe、Al和SiO2等杂质),利用锌渣制取并回收ZnSO4·7H2O和金属镉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Zn2+、Cd2+、Fe2+以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2,4.7,6.5,9.4,9.7;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SiO2是不溶于水和酸(HF除外)的酸性氧化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用到的“试剂X” 选。
A.H2SO4(aq) B.HCl(aq) C.HNO3(aq)
“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_(填化学式)。
(2)写出“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3)“调pH”过程可以选用。
A.H2SO4 B.ZnO C.NaOH
(4)“试剂Y” 选______________。
A.Cd B.Zn C.Fe
(5)“操作1”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乙烯及验证乙烯性质的部分装置图,请回答:
(1)烧瓶中加入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中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
(4)甲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原因是烧瓶中液体呈棕黑色而产生_____________气体。乙同学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个现象可证明乙烯具有不饱和性,这个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提出了将杂质气体吸收后,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处理上述实验中烧瓶内废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A.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B.废液倒入空废液缸中 |
C.将水倒入烧瓶中 |
D.废液倒入盛有水的塑料桶中,经处理后再倒入下水道 |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是, 8.4g铁粉参加反应,转移电子mol。
(2)干燥管内使用的干燥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碳酸钠③碱石灰④过氧化钠
(3)硬质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圆底烧瓶中盛装水和,加入后者的作用是。
(4)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检验生成的气体的方法是。
I.(4分)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2)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溶液的pH=。
II. (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平衡总压强(kPa) |
5.7 |
8.3 |
12.0 |
17.1 |
24.0 |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 |
2.4 |
3.4 |
4.8 |
6.8 |
9.4 |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填字母)。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为。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③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④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