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
(2)简述大兴安岭的自然地理意义(至少5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

⑴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类型),锋面位于降雨区侧。
⑵请描述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会出现的变化。
⑶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⑷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新华社2010年1月14日讯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3亿。
材料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材料3:“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基本上的劳动力工厂都是农民工,他们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切实的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3)目前农民工面临哪些问题?

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1950年以后,城市化发展速度______,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水平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下图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
(2)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_________型向_________型的过渡阶段。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______型阶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