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①,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者,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②,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刘向《说苑·臣术》)
【注】①缁布之衣,黑色粗麻布做的衣服;麋鹿之裘,古代贫民穿麋鹿皮衣御寒;栈轸之车,白木构造,不加装饰,是贫士的乘车。②内隶,内臣。外隶,外臣。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浮:罚(酒)。
B.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隐:隐瞒。
C.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尊:尊敬。
D.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 过:责备。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群臣之爵莫尊于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故(浮之)也 B.君赐之(以)卿位
C.为(之)行君令也 D.(卿)为我浮桓子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隐君之赐”,而且“彰君之赐”。
B.晏子能以“辞”使景公由“浮晏子”到“浮桓子”,表明其擅辞令且报复有术。
C.晏子的言行,表明了他是一个心系君王,明于职守,简朴守礼的贤臣。
D.景公听晏子一言而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可见他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君主。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
                                                         
(2)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①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馀。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②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輀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
【注】①房杜:房玄龄、杜如晦。②挝:打。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则之饵:服用
B.于是子孙集悉:都
C.故欲与汝曹为耳别:诀别
D.以其破突厥旌 :旌旗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李勣忠勇有谋、善于治兵的是()
①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②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③以李勣为亚献
④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
⑤勣为将,有谋善断
⑥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对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报告平定高丽,让李勣第二位献祭。
B.李勣临终遗嘱其弟弟严管子孙。让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对子孙要严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不肖的教训。
C.李勣特别善于笼络军心。打了胜仗,他把功劳归于下属,把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都分给将士。
D.李勣虽为戎帅却很顾念亲情。他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风回,爇其须鬓”而不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
(2)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世祖之善:赞同
C.为为讳乎首:首领
D.半年可讫:完毕

下列句子全能直接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向皇帝隐瞒罪过,结果因此被杀。
C.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3)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程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全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黠《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流,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i,刚愎、狠戾。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动笔如飞属:通"嘱",嘱咐
B.侠又窜岭南坐:被判罪
C.或衣垢不浣:洗
D.不为大奸患鲜:少

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当欧阳修申请退休的时候,有人挽留他,王安石却极力排斥。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延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C.王安石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D.王安石当宰相,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3分)
(2)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3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库①,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孟子·万幸》)
[注]①有库:地名。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人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不能有"怒"和"怨"。
B.亲爱亲人的方法有许多,最简便方法是是使他尽快的富贵起来。
C.自身贵为天子,弟为匹夫,不是仁爱的表现。
D.富贵要和亲人一起分享,就是一种义举。

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仁人"的标准。(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