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妓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专卖制度被废除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称“国有六职”,这说明
A.当时妇女地位高 |
B.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
C.纺织收益高,可与士大夫的俸禄媲美 |
D.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