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下列各项,孙中山落实这一见解的行动是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改组国民党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确立三大政策
|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毛泽东说:“我们能造桌子椅子……还能磨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我改变这一现状,1953年新中国开始()
| A.实施一五计划 | B.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
| C.发动文化大革命 | D.实行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设立了特区,与图中所示设立的两个特区最主要区别是 ()
| A.社会制度 | B.文化传承 | C.经济模式 | D.生活方式 |
民国时期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得益于()
| A.西方先进技术的支持 | 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
|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D.民国政府规定禁止洋货进口 |
1912年,在日本学习化工的范旭东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创办水利碱厂,成为著名的“化工大王”。这一史实表明,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 B.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限制 |
| C.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热情 |
|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币政改革” |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教育兴国 | B.实业救国 | C.军事强国 | D.农业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