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据此回答第29—30题。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 B.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
|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因为
|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
|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
| C.只要将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得越好,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 |
|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于2010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庐山举行。本次大会共有125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155位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大会的内容通过电视、互联网等进行了同步报道。这表明
| A.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
| B.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C.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 D.大众传媒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真实 |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
| 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
|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
北京师范大学重视塑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而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科学素养 | B.自然科学素养 |
|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2010年10月1日清晨,15万多名各族各界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1岁华诞。6时10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晨曦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人们的注视中冉冉升起。象征吉祥幸福的万羽和平鸽从金水桥东西两侧同时放飞,在广场上空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将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最美好的祝福写满蓝天。材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④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
| C.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 D.文化总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