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精彩壮观、美仑美英。这场开幕式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既展现了山东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又在演绎上实现了大胆突破、创新,以超级的光影、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打造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为了成功举办开幕式,全运会组委会深入研究考察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召开专家座谈会,多方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借鉴外部成功经验。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全运会开幕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10分)
材料一:斯密认为,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就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普通利润的部分。
材料二:斯密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斯密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但对许多人来说,不拥有产生收入的财产,如果不增加工资,他们就没有增收的可能,政府应该怎样使工资增加?随着物价的上涨,有人主张政府介入企业工资,使工资增加,确保人们的生活水平。
请运用李嘉图收入分配的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的年轻产业,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处于明显的弱势。但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民族品牌奇瑞、吉利、长城等纷纷公布和实施自己的海外战略,甚至要进军欧洲和北美市场。
材料二: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的好处不是来自绝对优势,而是来自比较优势。
(1)结合材料一,说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异同。
(2)任何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学说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获得好处吗?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股价暴跌85%,经济整体上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实施“新政”。他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从而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凯恩斯革命则在理论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试举“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一个实例,简要说明“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
(2)鉴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