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制备禽流感疫苗的方案之一:
(1)此种方案中应用了 技术。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 ,需要 酶。步骤②需使用 酶和 酶。步骤③可用 处理大肠杆菌,以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以上①②③④步骤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检验Q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 Q蛋白与禽流感康复的鸡的血清中的 进行特异性反应试验。
(2)对于现在很多国家大范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3)下面是在上述过程中用到的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mp和tet是一对等位基因,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B.质粒指细菌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的DNA和动植物病毒的DNA
C.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D.用质粒4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该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4)目前临床上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检测主要有两类:血清标志物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后者检测方法是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直接检查血液中的 ,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Ⅱ. 下图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C3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
(1)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
(2)C物质既可以作为b过程的还原剂,又为b过程进行提供 。
(3)形成ATP和C物质时需要的能量是由 将光能转换成的电能。
(4)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气孔将逐渐关闭,此时叶肉细胞内B物质含量的变化是 。
(5)将该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内,在适宜的CO2浓度、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若降低光照强度后重新测定,请在原图中用虚线表示出最可能的测定结果(注:参考原曲线中的a、b点标出新曲线中的a’b’点)。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和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填标号);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2)该细胞若是蓝藻细胞,除应有细胞壁外,在细胞核中应没有核膜、染色质及[]
;在细胞质中应只有(填名称)一种细胞器。
(3)若图1所示细胞为癌变细胞,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所致;若图1是人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2中
(写全)时期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和染色体之比为2:1的是(填字母)
(4)图2中的E属于期;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填字母)
(5)图2中的D细胞的名称是,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6)写出以图1中的②为主要场所的化学反应的总反应式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回答:
(1)由图1和图2的曲线判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此外,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外界因素还有、等。
(2)图3为温度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图。其中表示实际光合强度的曲线为 ,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为,判断的依据是 。
(14分)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选择F2中矮秆抗病类型直至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填字
母)途径所用的方法。
其中的F环节的方法是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图中(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
(4)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14分)如图所示是某家族系谱图,据查体I1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
(1)甲病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病,乙病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I1产生的精子细胞中含a的精子细胞占___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I1与I2又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可能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4)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疾病的男孩,生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____。
(12分)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
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__。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
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4)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