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请立太子为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 |
B.左右皆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C.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
D.秦王竟酒 有志者事竟成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 B.晋军函陵 |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D.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
下列句子从特殊句式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于西河外渑池 | B.虽董之以严刑 |
C.以其无礼于晋 | D.不然,籍何以至此 |
下列对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是在危险的局势下进行的。“秦伐赵, 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约赵“相会”,明明是恃强凌弱,不怀好意。 |
B.渑池会上,一主一宾,一众一寡,一有预谋一为被动,蔺相如在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武使赵王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迫使秦王理屈词穷,无法可施。。 |
C.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可是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其“前”,才构成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作蓄势,可以一跃而起。 |
D.节选文字刻画廉颇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勾勒出他勇武粗豪、勇于改过的形象。其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均披沥无遗,使人对他不觉可恨,但觉可爱,也是写得成功的。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对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
D.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
C.周怀政这件事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对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因为 |
B.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笼络 |
C.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案件 |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A.充深思之,终不能用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
D.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答: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
答: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 |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 |
D.进兵北略地略:大略 |
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③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下面加线的词语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子丹恐惧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翻译下列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齐攻鲁,至其郊,望见野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疾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
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之曰:“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妇人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将及于追,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于是齐将案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妇人疾行不顾顾:考虑 |
B.军且及之及:赶上 |
C.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释:丢弃 |
D.不能无义而视鲁国视:面对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使人言于齐君 | B.赐束帛百端 |
C.庶民国人不吾与也 | D.己之子,私爱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妇人弃私爱而向公义,当然是因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自觉,同时也与强大有力的社会道德舆论环境有关。 |
B.妇人对两小儿的态度,看似违背常情,实则符合社会大义,并因此震动了侵略者。 |
C.齐国军队在入侵鲁国时,连在山野行走的妇孺也不放过,足见其残暴无行。后在妇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和感召下,放弃了对鲁国的侵略。 |
D.一个山野妇人的无心之举解救了鲁国的危难,从中可以看出深藏民心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巨大力量,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软实力”。 |
翻译文言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
译文:
(2)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