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人患苯丙酮尿症时一般不患白化病,是因为酪氨酸可由食物等获得 |
| B.图示表明基因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 C.由图可见,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同时一个性状也可以被多个基因控制 |
| D.基因2突变导致人患白化病,基因1突变会导致人患苯丙酮尿症 |
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 A.后代100%为高秆 | B.后代25%为高秆 |
| C.后代100%为矮秆 | D.后代50%为矮秆 |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
|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 B.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
|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
| D.假设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成立 |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
| D.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