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用铊盐进行投毒事件,引起警方高度重视。铊(TI)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元素,长时间在鞭炮爆炸物氛围中也会引起中毒。铊属ⅢA族元素。下列推断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以惰性电极电解TlCl3溶液可得到金属铊 |
B.铊盐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
C.铊的电负性比铝小 |
D.同物质的量浓度时AlCl3水溶液酸性比TlCl3强 |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 项 |
a |
b |
c |
A |
NO |
NO2 |
HNO3 |
B |
Na2SiO3 |
Si |
SiO2 |
C |
HCl |
HClO |
Cl2 |
D |
S |
SO2 |
SO3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 |
B.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
C.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 |
该反应原理可用“强酸H2CO3制弱酸H2SiO3”来解释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
(提示:I2+SO2+2H2O==2HI+H2SO4)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2+ 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溴化钠溶液(NaI) |
氯水、CCl4 |
萃取、分液 |
B |
CO(CO2) |
饱和NaHCO3溶液 |
洗气 |
C |
FeSO4(Fe2(SO4)3) |
足量铁屑 |
过滤 |
D |
CO2(SO2) |
NaOH |
洗气 |
在下列各指定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Fe3+、NO3-、Cl- |
B.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H4+、Na+、SO42-、Cl- |
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OH-、I-、SO32- |
D.c(Fe3+)=0.1mol/L的溶液中: K+、ClO-、SO42-、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