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已知NaOH完全反应,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的CO2体积为0.224AL
B.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只有Na2CO3
D.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某元素X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
| B.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
|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
| D.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 |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
乙 |
|
| 丙 |
丁 |
戊 |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D形成的两种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
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
D.A、C、D的含氧酸的钠盐水溶液可能均显碱性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的最高价氧化物与乙的气态氢化物同时通入水中,得到的生成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丙位于第ⅠA族,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 (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乙<丁 |
| B.原子半径:甲<乙 |
| C.丙的两种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
| 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
、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反应放出H2,LiAlH4在125 ℃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LiH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1 |
| B.1 mol LiAlH4在125 ℃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 |
| C.LiAlH4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2H2O=LiAlO2+4H2↑ |
| D.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