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用于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外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
(2)材料一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五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些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四种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同时具有A、B、C、D、E这五种细胞器的生物是。
⑵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①主要吸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物质②的作用是。
⑶物质④的名称是,一分子该物质彻底水解需要个水分子,产生种氨基酸。
⑷细胞器A中生成的③作用是,细胞器C中生成③的场所是。
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B.图中三组反应物起始量一样,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有温度、PH、酶浓度等 |
C.若是温度不同造成反应速率不同,则a一定为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会被降解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的转换形式是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和70mg/L的荧光素溶液(过量)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
图中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图中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
(5)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_)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 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 |
C.胰岛素的分泌 | D.质壁分离和复原 |
在真核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有结合在内质网上的,有不结合在内质网上的,如果合成的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质,其氨基一端上有长度约为30个氨基酸的一段疏水性序列,能和内质网上的受体糖蛋白起反应。疏水性序列一合成 后,即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囊腔中,接着合成的多肽链其余部分随之而入。在囊腔中,疏水性序列被除去,留下新合成的蛋白质。以后内质网囊腔和细胞膜融合,囊腔内的蛋白质就向细胞外排出。图乙为图甲3的部分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内质网属于粗面型内质网, 结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并不是有异于其它核糖体,核糖体是否结合在内质网上,实际上是由决定的。
(2)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在切除疏水性序列后,在被运到细胞外面前,还要被运到高尔基体加工,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图甲中编码疏水性序列的遗传密码在mRNA的处(填数 字)。
(4)图乙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若该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
(5)若要改造该蛋白分子,将图乙中甘氨酸变成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GUA、GUG),可以通过改变DNA上的一对碱基来实现,即由。
凋亡抑制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科学家利用先天无胸腺的裸鼠,探究凋亡抑制蛋白基因的反义脱氧核苷酸链对肠癌肿瘤的抑制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合成部分序列为5’GGCAAC…………ACCCAT3’反义脱氧核苷酸链,能够与凋亡抑制蛋白基因的配对结合,使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过程。另外,人工合成的序列不应与人类其他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以 避免该序列。
(2)将肠癌细胞置于含5%__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对培养细胞用0.4%台盼蓝染料染色,拒染率>95%,说明绝大部分培养细胞为活细胞,其细胞膜具有性。将拒染的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每只实验裸鼠接种等量的单细胞悬液于背部皮下,2周左右成瘤,成瘤率为100%。成瘤率为100%原因是裸鼠。
(3)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裸鼠等分为两组,对皮下瘤体分别注射适量含的生理盐水和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计算抑制率,抑制率=(1‒治疗组瘤重量/对照组瘤重量)×100%。若抑制率_(选填A:接近1,B:接近0),则说明反义脱氧核苷酸链能够明显抑制裸鼠肠癌移植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