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I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指出其签订的背景。
材料二: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设立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护部队;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半年的努力,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坦克冲进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通过了要求伊拉克停止侵略无条件撤出的660号决议。
表格1:联合国促成的维护国际安全的部分协议或条约
| 签订时间 |
协议成果 |
| 1963年8月5日 |
《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
| 1968年7月1日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 1975年8月1日 |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
| 1992年11月30日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
| 1996年9月10日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贡献。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福祉。但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某同学意欲探究“民国初年民族主义盛行”这一观点。下列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
| A. |
创办于上海的《青年杂志》迁往北京 |
| B. |
孙中山在民国时期同他人的谈话中,频繁提及民族主义 |
| C. |
各军阀若攻击他人,则常称其出卖国家利益 |
|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
自1851年起,清政府不间断地按年代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内容涵盖自1836年中外交涉相关的各类官私资料,以“详往事之是非”“资异时之考证”。这可用于说明晚清政府( )
| A. |
强调以史为鉴 |
B. |
注重外国信息 |
| C. |
陷入内忧外患 |
D. |
改变统治方式 |
明嘉靖(1522—1566)后期,官方调查了沿海卫所的军户情况。有学者据此统计出当时沿海各地卫所军队实际人数占应有员额的比例,如图所示。该图反映的现象主要缘于( )

| A. |
倭寇问题严重 |
B. |
户籍制度缺乏弹性 |
| C. |
卫所管理混乱 |
D. |
沿海经济发展不均 |
“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 )
| A. |
统治版图广大 |
B. |
奢侈品需求旺盛 |
| C. |
丝绸之路畅通 |
D. |
地理学成就突出 |
唐代河朔地区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一度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据此可知,当时( )
| A. |
中央朝廷丧失权威 |
B. |
儒家理念深入人心 |
| C. |
崇文抑武风气渐显 |
D. |
一统秩序受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