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B.迁入率和迁出率 |
C.出生率和死亡率 | D.种群密度 |
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接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注射疫苗;②注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易感者接种治愈者的血清进行预防的方法属于主动免疫 |
B.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C.方法②不能提供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只能保持短暂的免疫力 |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预防一些传染病 |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会间接引起机体合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是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递质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 |
B.激素与相应的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识别 |
C.神经递质进入内环境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
D.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 |
下图为人体某一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则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
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该兔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约是
A.150只 | B.200只 | C.300 只 | D.400只 |
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蛋白质和DNA会分离 |
B.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培养时间 |
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
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直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