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任意一点):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反应;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废铁屑与水反应”的产物还原氧化铜,并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加热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蒸馏水洗涤2~3遍,用滤纸吸干水分。
②将洗涤干燥后的废铁屑和石棉绒混合置于气密性良好的上述装置B中。
③先点燃X处的酒精灯,待试管C中出现大量水雾时,点燃Y处的酒精喷灯。
④经过必要的实验操作后,点燃Z处的酒精灯。
⑤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⑥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2)步骤③X处是指(用图中的A、B、C……表示),待试管C中出现大量水雾时,点燃Y处的酒精喷灯的目的是:
(3)步骤④必要的实验操作是指:
(4)步骤⑥从FeCl3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5)这个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时将分液漏斗中A逐滴加入烧瓶B中,(图中铁架台、铁夹已略去,要求填写的试剂的均填化学式)

(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单质,
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实验
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则B是,简述判断B的理由
若使C试管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可采取的操作为
(2)若B为块状大理石,C为饱和Na2CO3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中先形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将C放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静止片刻,观察到试管壁上出现光亮银镜。则A是,C是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4)利用此套装置设计实验证明碳酸、醋酸、苯酚的酸性强弱,则A、B、C中放的试剂分别是,B、C的实验现象分别为B、C。若使现象明显,放入C中的溶液应是稀溶液还是浓溶液。(填浓或稀)

(18分)
氢氧化铜是一种常用试剂。例如,利用新制氢氧化铜验证醛类物质的还原性。
(1)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滴∽6滴,振荡即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属于碱性氧化物;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③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设计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至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g,比较a,b关系
方案4:取红色固体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银析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3)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要测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4)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蓝矾。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以胆矾为原料进行如下实验:
I、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
(1)第④步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2)判断晶体是否完全失水的方法是: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为5.3 ,估计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提出两点可能的原因)。
II、用胆矾制得氧化铜固体来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1)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制取氧气。为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在上述实验后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按实验先后填写字母顺序)。然后进一步证明该固体为氧化铜。
a.过滤 b.烘干 c.溶解 d.洗涤 e.称量
(2)但有同学认为,还必须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才能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你同意吗?若同意,要进行的另一个实验是;若不同意,说明理由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铁的废铝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多次用到过滤操作,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步骤②中有洗涤沉淀的操作,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

(3)评价步骤②的操作中难以控制之处,请你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药品可任选)

(4)步骤①中使用的NaOH溶液以4mol/L为宜。某同学称量mgNaOH固体配制
V m L 4mol/L的NaOH溶液,下面是该同学配制过程的示意图,其操作中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