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甲国有世界上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 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图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 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 
| C.西部大开发 | 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 
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 
| C.农业劳动力增加 |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所属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导致水库泥沙沉积厚度出现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 B.植被覆盖率 | 
| C.人口数量 | D.地貌形态 |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 气温(℃) | 降水量(mm) |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全年 | ||
| 甲 | 39°17´ | 4.0 | 19.0 | 194.3 | 45.0 | 1465.3 | 
| 乙 | 39°48´ | -4.7 | 26.0 | 2.6 | 196.0 | 682.9 | 
| 丙 | 48°58´ | 3.5 | 18.4 | 54.3 | 53.6 | 647.4 | 
甲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 C.海陆热力性质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 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有明显转换 | B.两地粮食作物都以小麦为主 | 
| C.两地均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 D.两地的农产品商品率都高 | 
2012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北斗系统可用于
 ①交通指挥②搜索营救③灾害评估④导弹发射⑤作物估产
|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谓“垄槽耕作”,即在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本的垄挖成槽,作物仍种于垄。此种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 | B.环境污染严重 | C.人口密度过大 | D.干旱少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