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甲国有世界上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 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 B.黏重的土壤 |
C.便利的交通 | D.平坦的地形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
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 三江平原 ⑥ 山东和青岛市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⑥ | D.③④⑤ |
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 B.节约用水 | C.防止水污染 | D.兴修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