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是某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
A.团块状 | B.组团式 | C.条带状 | D.放射状 |
形成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交通、河流 | B.地形、河流 | C.河流、气候 | D.资源、河流 |
若该地的工业与城区的分布合理,则该地的河流流向和最小风频的风向最可能是
A.自西向东流,东风 | B.自西向东流,北风 |
C.自东向西流,南风 | D.自东向西流,西风 |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面积大 | B.降水较充足 | C.交通便利 | D.灌溉方便 |
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①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②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我国“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
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 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C.西部人口少,保护生态环境力量薄弱 | D.西部生态环境条件好,需保持 |
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教育和文化落后 |
下列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