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4月24日,四川盆地北部的广元和巴中的大部分地区及乐山、眉山的部分地区共计近30个县市出现了少见的浮尘天气。省专业气象台台长范晓宏分析,这次浮尘天气是受北方沙尘暴影响所致。从4月15日开始,新疆南疆盆地遭遇今年入春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沙尘暴天气。细沙、粉尘在南下冷空气的作用下,飞过北部的高山降落到四川盆地,从而形成了浮尘天气。范晓宏指出,针对沙尘暴,四川应建立相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加强预报和监测,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只有依靠各沙源地加强治理。对于社会上谣传的此次浮尘天气是由与四川相邻的若尔盖草原沙化引起的说法,范晓宏认为“这绝对不可能。”“在若尔盖草原附近的川西地区,浮尘反而不严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此次浮尘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对策。
材料二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海拔3400-3900米。若尔盖湿地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据《人民网》报道:目前,若尔盖县已经有70万亩草地沙化,另有133.65万亩草地正以每年11.8%的惊人速度向沙漠化“进军”。 若尔盖草原的沙化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人。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号召,当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再加上牧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截止目前,整个草原已经超过了300万个羊单位。根据科学测算,若尔盖草原最大载畜量为170万个羊单位,于是便形成了“牛吃嫩草、马吃草梗、羊吃草根”的恶性循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治理若尔盖草原沙化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 现在的若尔盖地区,活跃着一支“绿色骆驼”,它是由饶永、葛永新等5名来自内蒙古的治沙自愿者筹备并发起的志愿者民间组织。怀揣着治理沙化还草原以绿色的理想,他们来到若尔盖草原,扎根沙化最快最严重的辖曼乡沙区。由于恶劣的食宿条件,加上高原反应,队员不同程度地出现缺氧,肺水肿等现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共计植树10278株,牧草300余亩,初步稳定了辖曼乡附近的几个沙丘。 2009年4月,《南方周末》对以饶永、葛永新为代表的“绿色骆驼”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他们的治沙义举得到了大家的敬佩。
(3)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绿色骆驼”治沙事迹的认识。
材料四 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若尔盖人逐渐意识到草原沙化的严重性,保护草原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若尔盖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落实防沙治沙的措施,已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治理经验,并运用这些经验在唐克乡、辖曼乡等地成功治理流动沙地63.4公顷。有关专家指出,治沙的根本在于治人,治沙要依靠当地的藏族群众,只有藏族群众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4)结合材料四,分析若尔盖人意识的变化和治沙经历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五 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的枣庄市决定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化“危”为“机”。城市转型的基础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在煤化工,因此把发展煤化工作为第一场战役。煤化工可以解决财政的问题,但是解决就业很少,这就需要发展服务业,因此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第二场战役。
(5)上述转型思路的确定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8分)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
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就是寻找更简单、更有效、更便宜的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技部、环保部已启动“蓝天工程”,用科技手段支撑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材料三 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搞好生态环境 ,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此外,环境问题,全社会各个成员也都责无旁贷。这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1)读图,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发展科技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从公民或政府二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投资、出口、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单位:%)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投资 |
59.01 |
74.44 |
51.79 |
55.72 |
70.40 |
出口 |
17.93 |
11.53 |
15.87 |
17.67 |
11.54 |
消费 |
65.02 |
39.58 |
42.62 |
43.37 |
43.61 |
材料二近几年,该市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材料三该市单位GDP能源消耗相当于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9分)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应怎样促进该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广东省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的意义。
(2)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该地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实施上述举措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