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9年4月24日,四川盆地北部的广元和巴中的大部分地区及乐山、眉山的部分地区共计近30个县市出现了少见的浮尘天气。省专业气象台台长范晓宏分析,这次浮尘天气是受北方沙尘暴影响所致。从4月15日开始,新疆南疆盆地遭遇今年入春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沙尘暴天气。细沙、粉尘在南下冷空气的作用下,飞过北部的高山降落到四川盆地,从而形成了浮尘天气。范晓宏指出,针对沙尘暴,四川应建立相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加强预报和监测,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只有依靠各沙源地加强治理。对于社会上谣传的此次浮尘天气是由与四川相邻的若尔盖草原沙化引起的说法,范晓宏认为“这绝对不可能。”“在若尔盖草原附近的川西地区,浮尘反而不严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此次浮尘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对策。
材料二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海拔3400-3900米。若尔盖湿地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据《人民网》报道:目前,若尔盖县已经有70万亩草地沙化,另有133.65万亩草地正以每年11.8%的惊人速度向沙漠化“进军”。 若尔盖草原的沙化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人。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号召,当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再加上牧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截止目前,整个草原已经超过了300万个羊单位。根据科学测算,若尔盖草原最大载畜量为170万个羊单位,于是便形成了“牛吃嫩草、马吃草梗、羊吃草根”的恶性循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治理若尔盖草原沙化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  现在的若尔盖地区,活跃着一支“绿色骆驼”,它是由饶永、葛永新等5名来自内蒙古的治沙自愿者筹备并发起的志愿者民间组织。怀揣着治理沙化还草原以绿色的理想,他们来到若尔盖草原,扎根沙化最快最严重的辖曼乡沙区。由于恶劣的食宿条件,加上高原反应,队员不同程度地出现缺氧,肺水肿等现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共计植树10278株,牧草300余亩,初步稳定了辖曼乡附近的几个沙丘。 2009年4月,《南方周末》对以饶永、葛永新为代表的“绿色骆驼”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他们的治沙义举得到了大家的敬佩。
(3)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绿色骆驼”治沙事迹的认识。
材料四 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若尔盖人逐渐意识到草原沙化的严重性,保护草原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若尔盖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落实防沙治沙的措施,已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治理经验,并运用这些经验在唐克乡、辖曼乡等地成功治理流动沙地63.4公顷。有关专家指出,治沙的根本在于治人,治沙要依靠当地的藏族群众,只有藏族群众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4)结合材料四,分析若尔盖人意识的变化和治沙经历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五 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的枣庄市决定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化“危”为“机”。城市转型的基础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在煤化工,因此把发展煤化工作为第一场战役。煤化工可以解决财政的问题,但是解决就业很少,这就需要发展服务业,因此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第二场战役。
(5)上述转型思路的确定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产值目前已经占到GDP 的31%;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每年的出口额达80 亿英镑;日本文化产业的盈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盈利。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来自政府文化部门和专业公司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外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至少是10∶1 。
材料二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国产电视剧要“走出去”,但国产电视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究其原因,一是在制作上普遍粗糙,二是缺乏主动运用大众传媒介绍中国文化的意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电视剧过于自我,缺乏全球化视野。比如现在的武侠题材越来越狭窄,英雄性格过于单一,无法和现在的观众取得共鸣。甚至相当一部分外国观众认为,相比之下,武术、皮影戏、中医药、旅游地理相关的音像制品,反而更能直观地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传递,是通过作品来潜移默化地实现的。真正的“走出去”,不只是剧卖出去了,而是文化输出去了,我们的思想、文化被对方接受了。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中国国产电视剧“走出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总揽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华文化还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深深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胸怀,批判吸收。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同时,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山东沿海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航海生活与商业贸易实践中创造了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开放进取、广博宽厚的山东海洋文化。它是人类在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具有开放、开拓和进取的显著特点。建设“海上山东”,促进山东经济、政治、综合竞争力等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发展和弘扬海洋文化。
运用文化继承中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2003年11月5日新华网转载《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传媒大国,媒体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类传媒发展情况详见下表。

(1)搜集资料,了解文化传播媒介的演变。
(2)读取上图有关信息,说明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