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B.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
D.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按,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徽商的谦虚 |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
D.徽商的虚伪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
A.灌溉 | B.制瓷 | C.耕种 | D.冶铁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彭,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