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 C.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如下对
比表中,得
出的信息是 
|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
| 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
|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
|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
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 A.均田制 | B.三长制 | C.新租调制 | D.汉化政策 |
据史料记载:拓跋贵
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 |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
| C.民族矛盾尖锐 | 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