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据此回大第14——17题。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方面,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①议会斗争(政党政治) ②法律手段 ③暴力手段 ④经济手段(抵制日货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在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生涯中,能体现右图的题词思想的活动有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
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
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
|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 C.①④ | D.①②④ |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提出三大政策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D.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反动势力强大 |
| 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革命力量弱小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B.司汤达的《红与黑》 |
| C.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 D.鲁迅的《狂人日记》 |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
|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
|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
|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
下图是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的柱状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
|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
| 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2008年1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广受垢病的国务院1987年9月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理》正式谢幕退场。当时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和下海商人都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B.法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 C.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法律保障 | 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