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路两侧架设的近两米高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
|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 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 |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问题。
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
|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
|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 D.环境承载力 |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
| A.台湾 | B.广东 | C.广西 | D.福建 |
上题中省区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
| B.耕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 |
| 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
| 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 2题。
| 人口密度(人/Km2) |
出生率(‰) |
死亡率(‰) |
|
| X |
108 |
42 |
18 |
| Y |
275 |
6 |
7 |
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历史条件 | D.地形条件 |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
|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
|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
|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l00千米以上 |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
|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
|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
下列选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是()
| A.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
| B.保护矿产资源以让子孙后代有矿可用 |
| C.在雅安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 D.发达国家不应该大量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