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
A.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
C.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
“十一五”期间,国家仍将秉承“多予、少取、放活” 的工作思路,把着力点转移到“多予”和“放活”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这表明国家( )
①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②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③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④开始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北京市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2003年是80∶20,2004年是60∶40,2005年是50∶50。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是因为( )
A.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
B.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
C.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
D.发展农业吸纳劳动力是解决北京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适度,关键在于()
A.保证国民经济高速运行 | B.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
C.恰当处理生产和积累的关系 | D.使人民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如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加速现有经济中投资过快增长的态势。这说明
①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③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弊多利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在充分吸收立法听证会上公众的意见后从800元提高到1 600元。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④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内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