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为1:200000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2) 假设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试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3) 判断图中A区的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
径流减少率(%) |
侵蚀减少率(%) |
20 |
15 |
55—30—20 |
40 |
30 |
80—50—40 |
60 |
60—50—30 |
95—89—80 |
80 |
75—60—50 |
98—89—80 |
≥90 |
70 |
100—95—90 |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4)黄土高原的治理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至少3点)。
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3)许昌昼夜长短状况是 ,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 。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
(6)此时,新的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若DF为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况(绘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断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
① ④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附近。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是 。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右图中的 (a、b、c、d)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 。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东、西)半球,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 _____,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在所有字母代表的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_______,昼最长的可达到______小时。
(3)公元前1100年,某天文学家在我国某地测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9°0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1°19′,由此 可推算出当时的黄赤交角为_________。
(4)若A地昼长为13小时30分,则该日其该地日出时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