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A.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
B.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
C.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 |
D.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
从2008年5月份起我国CPI持续回落,导致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措施有()
A.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B.下调存贷款利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
C.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居民消费 |
D.加强宏观调控,抑制不合理的消费需求 |
在庞大的消费者群中,有的人支出无计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种行为( )
A.体现了商品交换的自愿原则 | B.违背了“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
C.是缺乏计划的盲动行为 | D.既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又能推动生产的发展 |
下列表格内容说明( )
年份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某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
44.5% |
41.9% |
39.2% |
37.9% |
37.7% |
37.1% |
A.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
B.该市居民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 |
C.该市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D.该市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改善 |
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人减少。这启示我们()
A. | 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
B. | 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
C. | 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
D. |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
下列关于贷款消费的特点,正确的是( )
A.消费者获得该商品—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 B.一般用于无形商品,即服务的消费 |
C.以信用为基础和前提 | D.主要用于大宗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