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出现 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宋钱康功《植杖闲谈》等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当为第一,乌程由拳皆其下。吴越(907—978)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云。”“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据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温州地区至少在宋代以前已成为蠲纸产地 |
B.蠲纸因其质地优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现象 |
C.官府一度以免除赋役名义向百姓摊派供应蠲纸 |
D.宋朝政府曾大力鼓励产纸行业的商品化生产 |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
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 B.宣扬理学道统 |
C.培养科技人才 | D.引导地方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