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8分)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28分)
 根据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概括秦,唐,宋,元,明,清前期六朝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内容(24分)及特点?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人民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创建资本主义新型政治制度的探索。分别列出三国几经探索后形成的最终的政治体制形式及标志政体形成的法律文献。德意志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化与三国相比,最大的相同和不同在哪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政体及文献:
 (2)异同点:
 ①相同:
 ②不同:
问答题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