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但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防治长江水患,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几千万年前,该地区距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成因联系图中的恰当位置。

A.燃烧矿石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哪些措施。

下面两幅图是我国某地环境遭到破坏前后的景象,读图回答问题。

(1)生态破坏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2)这种变化通常是由破坏开始的。
(3)这种状况已在我国流域和流域发生发展,由于它们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所以这种状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力开展工作。
(4)根据上述分析填表。A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匮乏 C生态平衡破坏 D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