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5分)
(1)图示地区地震频繁,主要是处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2)R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图中资料,说出A地区降水量分布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水稻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R河中下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请评价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5)该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至少写两个)
(6)M市正在力图打造成一个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是什么?(至少答三点)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1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2)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存在、等社会经济问题。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降水:;
③对气温:;
④对地下水:。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结合图示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基数分析,其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 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 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 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_ _____。
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a阴影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并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2)阐释图b发生的地理现象。
下图为“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并指出由此形成的次生灾害。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在为期30多天、来回3 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这种比大熊猫更珍贵的种群的复壮希望已经极为渺茫。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纳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材料2相关示意图
(1) 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 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 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暨豚一样濒临着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