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
A.青苗法 | B.均输法 | C.免役法 | D.市易法 |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
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发明。这种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偿还债务。材料表明
A.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确立 |
B.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 |
C.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 |
D.国债之争是光荣革命的导火线 |
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帅军队,这
A.限制了贵族的政治影响 | B.有利于公民为城邦效力 |
C.是陶片放逐法推行的结果 | D.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平等 |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施“三线建设”。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俗称大三线)。“三线建设”的提出和实施
A.贯彻执行了“八字方针” | B.反映了大国对峙的加强 |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D.理顺了内地和沿海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