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柳浑传
柳浑,字夷旷。早孤,方十余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浑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
大历初,江西魏少游表为判官。州僧有夜饮火其庐者,归罪瘖①奴,军侯受财不诘,狱具,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少游趣讯僧,僧首伏,因厚谢二人。路嗣恭代少游,浑迁团练副使。俄为袁州刺史。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炫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
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②,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责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韩滉自浙西入朝,帝虚己待之,奏事或日晏,他相取充位,滉遂省中③搒吏④自若。浑虽为滉所引,恶其专,质让曰:“省闼非刑人地,而搒吏至死。公家先相国以狷察⑤,不满岁辄罢。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义邪?”滉悔悟,稍褫其威。白志贞除浙西观察使,浑奏:“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臣以死守,不敢奉诏。”会浑移疾出,即日诏付外施行。疾间,因乞骸骨,不许。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列传》)
注:①瘖:哑巴。②銙:玉扣 ③省中:宫禁内。④搒吏:鞭打官吏⑤狷察:性格急躁苛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侯受财不诘,狱具狱:案件。 | B.台僚以仪矩相绳约束 |
C.私市它玉足之市场 | D.白志贞除浙西观察使除:被任命。 |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而果为贼缚 ②玉工为帝作带
③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 ④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柳浑“忠直敢言”的一组是( )
①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 ②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 ③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 ④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 ⑤臣以死守,不敢奉诏
A.①② | B.④⑤ | C.②③ | D.①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浑早年父亲去世,才十多岁时,有个巫人就说他的面相显示他会早夭而且贫贱,劝他做僧人来延长寿命,他和叔伯们都不愿意。 |
B.有个僧人因夜晚饮酒大醉而失火烧毁寺院,把罪责推到哑巴奴仆身上,后经柳浑和同僚崔祐甫陈述奴仆冤枉,僧人才伏罪。 |
C.玉工给皇帝制作玉带而误毁其一扣,只得自己买了其他的玉石补足。后被皇帝发觉,玉工被判处死刑,柳浑请求依法判罪,玉工才得以不死。 |
D.柳浑虽然是韩滉推荐上来的,但厌恶他的专横,就当面诘问韩滉专擅跋扈。韩滉醒悟,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渐渐削弱了自己威风。 |
翻译和断句。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②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
。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书:书信。 |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
C.刘晔佞谀不忠佞谀:巧言谄媚。 |
D.勋奏绌遣绌:通“黜”,罢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之所急,唯在军农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B.①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①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D.①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②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
D.鲍勋既能修养内在的操行,又廉洁而能施舍,死的那一日,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
(3)莫不为勋叹恨。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能用,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①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②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①彗:扫帚。②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③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也称为七大夫或公大夫。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城巩不可得,徒见欺 |
B.以鼓琴干威王哭声直上干云霄 |
C.身亲往师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以为小礼无所用 |
下列各
项中,分别体现孟子、邹衍、荀子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②述唐、虞、三代之德;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④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⑤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⑥谈天衍,炙毂过髡
A.①③⑥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著书![]() |
B.邹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为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以启民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贸:购买 |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恤:救济 |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造:拜访 |
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_______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恢谢不与通谢:感谢 |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
D.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收:拘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请托无所容鱼,我所欲也 |
B.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
D.后永以事被考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②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③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惟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④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⑤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②路马:天子所乘之马。③谯:责备。 ④内史庆:
万石君少子,内史是官职,即京兆尹,掌治京师。⑤建:万石君长子,担任郎中令。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必下车趋趋:小步快走 |
B.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名:姓名 |
C.里中长老皆走匿匿: 避开 |
D.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策:马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能从我乎?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①不言而齐国大治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⑴奋 独 有 母 不 幸 失 明 家 贫 有 姊 能 鼓 琴
⑵其 教 不 肃 而 成 不 严 而 治 斯 可 谓 笃 行 君 子 矣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⑴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译:
⑵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