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示意某一经线上P、Q两点。P点位于北半球,Q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PQ两点纬度差为90º。回答3-6题。
2010年元月1日,P点的纬度最接近( )
A.65ºN | B.70ºN | C.75ºN | D.90ºN |
下列节日,符合Q点所在地的是( )
A.清明节 | B.国际劳动节 | C.教师节 | D.国庆节 |
若M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10°N,20°W) | B.(30°N,160°E) |
C.(20°S,20°W) | D.(5°S,160°E) |
若P为南极点,弧线
为昏线,则北京此日的昼夜状况为( )
A.昼夜等长 | B.昼长夜短 |
C.昼短夜长 | D.以上都有可能 |
我国渭河谷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
A.地垒 | B.地堑 | C.背斜 | D.向斜 |
甲.乙两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关于两图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形成的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海岭——生长边界——火山岛 |
B.海沟——消亡边界——岛弧 |
C.海岭——消亡边界——海岸山脉 |
D.海沟——张裂边界——裂谷 |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甲)”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图乙),完成下列各题。图甲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 | B.④⑤ | C.③⑤ | D.⑦⑧ |
含照片中化石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C.侵入型岩浆岩 | D.喷出型岩浆岩 |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若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大理岩 | B.石英岩 | C.板岩 | D.片麻岩 |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