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 B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
| C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说明常温下 Ksp(BaCO3)<Ksp(BaSO4) |
| D |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KMnO4溶液 |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
甲、乙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或微粒,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物质或微粒能满足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乙为无色无味气体,则甲可能是CO32- |
| B.若甲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甲、乙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
| C.若甲、乙均为离子,甲、乙两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
| D.甲有可能是AlO2-也有可能是Al(OH)3 |
燃料电池突出的优点是不经过热能的中间形式而进行能量转化,现已广泛使用。如甲烷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H4+10OH-→CO32-+7H2O+8e-,
正极:O2+4e-+2H2O→ 4OH-,现已知此燃料电池工作时得到了54毫升水,则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8 mol | B.12mol | C.4 mol | D.2 mol |
电子表所用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与Ag2O,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 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为:Zn+Ag2O+H2O=2Ag+Zn(O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锌为正极,氧化银为负极 |
| B.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 |
| C.使用过程中,电流由Zn沿导线流向Ag2O |
| D.工作时,正极区的pH变小 |
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大黑点表示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的“原子实”(指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小黑点表示没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其中分子结构图与化学式关系错误的是
A. (C3H4O) |
B. (HCN) |
C. (NH3) |
D. (BF3) |
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
| B.溶液的pH变化:①不变②增大 |
| C.①和②中铜电极均失电子 |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 ②中负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