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示意某一经线上P、Q两点。P点位于北半球,Q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PQ两点纬度差为90º。回答题。
1.2010年元月1日,P点的纬度最接近( )
A.65ºN B.70ºN C.75ºN D.90ºN
2.下列节日,符合Q点所在地的是( )
A.清明节 B.国际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3.若M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10°N,20°W) B.(30°N,160°E)
C.(20°S,20°W) D.(5°S,160°E)
4. 若P为南极点,弧线MQN为昏线,则北京此日的昼夜状况为(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以上都有可能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A.PA>PC>PBB.PA=PC=PB
C.PC>PB>PAD.PA<PC<PB此时A、B两地近地面的天气特征
A.A近地晴朗,B近地晴朗
B.A近地阴雨,B近地阴雨
C.A近地阴雨,B近地晴朗
D.A近地晴朗,B近地阴雨
下图中虚线大圆为晨昏线,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A点两侧日期不同,B点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时刻,B点的坐标是:
A.75°N、160°E | B.15°N、20°W | C.75°S、160°E | D.15°S、20°W |
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地球总面积的:
A.1/4 | B.1/2 | C.大于1/2 | D.小于1/2 |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点的东南方向 |
B.南京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
C.由波斯湾驶出的油轮顺流而下直奔马六甲海峡 |
D.好望角炎热干燥 |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下图示意600N、80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是:
A.继续上升 | B.开始下降 | C.继续下降 | D.开始上升 |
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 6时 | B.6时 12时 | C.12时 18时 | D.18时 24时 |
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
C.东欧针阔混交林 | D.西伯利亚针叶林 |
下图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 B.b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
C.c处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 D.d处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 |
流经e海域的洋流:
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 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 D.由高纬流向低纬 |
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
A.Te>Tf;Se>Sf | B.Te>Tf;Se<Sf | C.Te<Tf;Se>Sf | D.Te<Tf;Se<Sf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地形 | D.植被 |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 | B.地面辐射强 |
C.风力强劲 | D.大气逆辐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