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
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
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
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都城东京通过汴河与江淮相连,水运优势明显,但东京地势平坦,不易防守,且时刻面临着黄河决溢的威胁。为此,北宋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维持汴河等河道畅通,确保漕运顺利至京,并将东京城内的诸运河与护城河连接起来,形成水道纵横的交通网;另一方面,运用引黄淤灌、修造遥堤、束埽护岸等技术治理河患,并按照边城战斗式样修筑外城,同时深挖外城濠河,达到“高城深池”的效果,确保都城安全。
——据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等
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共将便于开展游击战的山地作为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首选,但也不放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为丰富的平原地区。在山地根据地政权利用地形优势,充分发挥灵活性,降低敌军武器效力;在平原,则以挖道沟、平毁敌方封锁沟和开展地道战等方式,限制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根据地政权一方面通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土产原料,创办日用品替代工业,开发矿藏和发展重工业,并自制弹药等,保证军需民用。
——摘编自李金铮:《中共抗战的生态环境解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为保障都城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营建与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利用改造生态环境上的共通之处,并分析利用改造生态环境对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待生态环境应有的态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开幕,来自各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共610名代表出席,大会于当日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大会在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选出了由毛泽东等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于20日闭幕。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按照宪法大纲规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选举毛泽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各人民委员。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党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代国家财政可区分为政府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别由治票内史(汉代称大司农)和少府两个机构掌管;汉武帝时,因“外事四夷,内兴功利”遂将原本属于少府掌管的盐铁收入和酒税划拨给大司农;东汉光武帝时,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等租税都交由大司农管辖,大司农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
——据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转变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荷兰海上势力扩展至全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为了增强霸权实力,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这成为英荷海上大战的导火索。双方先后发生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多佛密约》。1672年3月,法荷战争爆发。同月,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荷兰掘开拦海大坝,海水倒灌淹没国土,法国陆军进攻才暂时受阻。在海战中,荷兰击败英法联军。多年战争几乎耗尽了荷兰的经济储备。
——摘编自彭波、施诚《千年贸易战争史》
材料二:1688年,利用英国国内高层政治矛盾,荷兰的威廉王子成功推翻詹姆斯二世国王并获取英国王位,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革命一方面强化了英国的重商主义产业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利用荷兰的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能够在各方面与法国匹敌的英荷联盟,尤其是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面,百年之后再将变得虚弱的荷兰一脚踢下悬崖(第四次英荷战争),实现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美梦。结果的确是这样:通过赢得对法国的竞争,英国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崛起,不到一百年之后就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欧洲列强殖民争霸的态势。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后,严复提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1898年,康有为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1903年,康有为表示“有竞争则不能平等,则人人不能皆强……于是有弱者矣,于是有危者矣”。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1917年1月,胡适表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1918年11月,李大钊指出欧战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廿世纪新潮流的胜利”。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同年6月5-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工厂企业达50多家,参加罢工工人前后有六七万人。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各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数量增加不少,但其主导趋向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启蒙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思想启蒙相比,概述五四后新文化思想启蒙的变化特点及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