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下图是碳反应及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I是叶绿体类囊体膜,Ⅱ是叶绿体基质 |
B.生成一分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c,需要固定3分子CO2 |
C.突然降低环境中CO2量,a的生成速率加快 |
D.①②③过程都直接与光反应相关,d最可能是蔗糖, d的输出受阻,会影响碳反应速率 |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
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
B.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
C.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雌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D.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B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