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公元前445 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 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 B.稳定社会秩序 |
| C.保障贵族利益 | D.维护帝国统治 |
下图是由1991 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
|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
|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②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③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④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深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
| C.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文人画、小说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
| 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
| C.民间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
| 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