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
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
C.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 |
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人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从根本上说,人类遗传病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②无子西瓜不可育所以无子性状不可遗传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真核细胞中,转录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⑤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⑥杂交育种都需要很长时间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所表示的两个过程分别是转录和逆转录
B.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
C.e过程不能发生在病毒的体内
D.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B.假设的核心是:控制某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
C.根据假设设计并进行测交试验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
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链,与多肽一样,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上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链中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糖一磷酸主链(如图),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磷酸主链的组成元素有C、H、O、N、P
B.合成该图中化合物时,需脱去5分子水
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可与一个或两个五碳糖相连
D.连接磷酸基团与五碳糖的化学键是解旋酶作用的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