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
|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 B.荷兰、德国、法国 |
| C.西班牙、荷兰、美国 | D.西班牙、荷兰、法国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
| B. |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
| C. |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
|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
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 | 偿还大量外债 | B. | 贪污腐化成风 |
| C. | 军费开支巨大 | D. | 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 |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 |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 C. |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 |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 A. | 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
| B. |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
| C.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
| D. | 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 |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
| B. | 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
| C. |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
| D. |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