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
二战后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反映的趋势是
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 |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
C.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产生“新中间阶层” |
D.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
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提高了消费水平 | B.增加了就业率 |
C.保障了经济安全 | D.缓和了社会矛盾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米尔顿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 |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1945年4月14日《新华日报》为罗斯福逝世发表评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共产党在这里高度评价罗斯福,主要是因为他
A.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 B.使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
C.总统不囿于陈规勇于改革 | D.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