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
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斯大林模式确立 |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 | B.殖民扩张过程中 |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下图为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赫鲁晓夫改革推动了1958年的迅速增长
②冒进、瞎指挥及气候等因素导致1963年的负增长
③“新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1973年的成就
④戈尔巴乔的改革导致1983年的负增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 |
1750年 |
1850年 |
|
欧洲 |
100 |
140 |
266 |
非洲 |
100 |
95 |
95 |
亚洲 |
330 |
479 |
749 |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D.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